“从外而知,从外而知”的意思是,看外而知内,看过去而知未来。来自《列子说符》。
《列子说符》是《列子》人,《列子》据说是战国时期李渔口所作。《汉艺文志》关于《列子》的记录早已失传。共8篇134条,多为民间传说、寓言、童话。
整个《列子》,始于《天瑞》,止于《说符》,自成一体。古代所谓“傅锐”从天而降,旁系会议与人事相对应,称为“傅莹”。“傅”是指傅鑫和严复。“叙事”就是“道”与人事的相互成全。通过30余则寓言和推理,论述道与智、名与实、形与神、珍贵与卑贱、机遇与变通、长远利益与一时所得、养身与治国。
世事无常,祸福相依。所以列子认为,与人交往,要“忍气吞声”,要通过事物的表面来“淡泊”事物的生存和变化。一方面要“靠悟道而不是靠聪明才智”,害人害己,避免重蹈勇勇的悲剧;一方面,也要有“让出一个缺口来迎接时间,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对”的智慧,理解圣人“合而为一”的话,进而明白各种看似不相关的现象背后其实都有由来已久的原因。然而,世上的人痴迷于性,重利轻德,贪图一时所得,不在乎长久积累。所以才有了“宋人接事迹”、“齐人抢黄金”这样的段子。只有放弃明朝末年,“返同反一”,从名中求实,取其精华,弃其粗糙,才能看到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奇妙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