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会计课程 授课老师 会计实操 会计考证 名师解答 会计资讯 关于我们

会计分录中材料采购

2023-03-23 10:35:36深圳会计培训

我感觉这属于实际成本法吧?我其实买了,还没到。

实际操作中一般是货到付首付、全款或者尾款,但这里的发票甚至是货款。

1401材料采购

一、本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如果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所采购材料的采购成本应在“在途材料”科目核算。委托单位加工的材料和商品的加工成本,在“委托加工材料”科目核算。购入的工程材料在“工程材料”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供应单位和材料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三、材料采购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支付材料价款、运杂费时,应按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科目。如果涉及到进项增值税,也要相应处理。

(二)期末,企业应当对从仓库转出的外购物资入库单进行以下不同情况的处理。

搬运:

1.对于已支付或已支取的商业汇票的收款凭证,应分别汇总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贷记本科目;如果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2.对于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款凭证,应按照计划成本估算入账,借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预计应付账款”科目,在下期期初转回。下期收到的发票、票据的收款凭证,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如果涉及到进项增值税,也要相应处理。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1402在途材料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对材料、商品和其他物料的日常核算,以及已支付货款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商品的采购成本,采用实际成本(或采购价格)。

二、本科目可按供应单位和材料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三、在途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采购材料和商品时,应按应计入材料和商品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如果涉及到进项增值税,也要相应处理。

(2)外购材料、商品到货验收入库时,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库存商品按售价核算的,应按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进价贷记“进价与售价的差价”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材料、商品和其他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的区别:

1.实际成本核算法是对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都按照实际成本计价。计划成本法是指物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物料的收发、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都是按计划成本计价。

2、实际成本法下,在途商品使用“在途商品”;计划成本

4.实际成本核算不能反映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因此不能反映和评价材料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计划成本核算法在日常核算中简单,可以反映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从而反映和考核材料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但期末需要进行成本差异的计算和结转,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计划成本信息健全准确的企业。

5.实际成本法适用于采购量较少的中小企业。因为是按照采购金额直接计入账户,可以直接反映每次采购的金额,但缺点是工作量太大,不适合大型企业;计划成本法适用于采购量大且很乱的大企业,因为是按照预定的金额入账,与实际采购批次、质量、价格波动无关,所以入账非常简单。缺点是不能直接反映实际价值,不适合小企业。

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为原材料采购入库验收前的所有费用,包括进价、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分拣整理费等。

仓储物资按实际价格入库。财务采用“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等方法计算成本。

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某一种中国物料的固定入账成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入“物料成本差异”。计划成本是自制的所有原材料的计划单价(计划单价不能超过实际价格的10%)。财务部在月末通过“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计算成本。适用于企业车间核算或车间部门考核及二级核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相信大家在这里对这两个算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些也是注册会计师人员的一个简单的小算法。

意义

如果按照实际成本入账,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前后分批买入的同种原材料价格总是不一样的,所以发出材料的定价问题必须在材料发出后考虑,而入账材料的成本是用计划成本固定的,所以发出材料的定价很容易确定。

实际成本条目

1.货物到达,检查并入库。发票等结算凭证已收到,货款已支付。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2.货款已经付了,但是材料还没到。

借:在途物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到货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借出:在途材料

3.货物已接收并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借:原材料(记录的估价)

贷款:应付账款(估价)

下个月初用同样的凭证用红字冲回去,这样下个月付款后就走正常程序了。

4.提前购买商品。

(1)当预先付款时

借方:预付款

贷款: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2)货物验收和入库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信用:预付款

(3)预付款不足的,补足之前的款项。

借方:预付款

贷款:银行存款

(4)如果提前还款超额支付,在归还时,

借方:银行存款

信用:预付款

5.收集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等相关科目。

贷款:原材料

票还没到。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平衡,有时会出现材料未验收入库,但已收到专用发票的情况。货物的价值应根据专用发票计入相应科目;您可以使用实际成本法或计划成本法。

1.实际成本法

(1) t

借:原材料(按计划采购成本)

贷款:材料采购(按实际采购成本)

差异借贷:材料成本差异

到货还没有到

由于付款不及时等各种原因,采购存货的发票经常不能及时到达。为了准确反映资产、负债和成本的需要,基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这类存货应进行估计和记录。

在实践中,由于企业的业务特点、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环境的差异以及会计人员的不同意见,企业“暂估会计”的具体操作方法也有所不同。

估计是指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和谨慎性的质量要求,在具体会计业务中与预计负债不完全相同的业务。

暂估也是指本月已经收到存货,但是没有收到采购发票,所以无法确定存货的入库成本。

月末,为了正确计算企业的存货成本,需要对这部分存货暂估进行核算,形成暂估凭证。

暂估业务可以简单理解为到货未到的业务。估计的会计处理如下:

1.估计仓储

[案例]

甲公司购入一批原材料A生产商品B(可按17的税率用于增值税专用)。原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尚未收到。合同中约定的材料总价为1 170元(含税)。

[分析]

借:原材料——A 1 000。

贷项:应付账款——预计/无账单(XX供应商)1 000。

必须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不能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所以不存在进项税的估算和抵扣问题,并且在上述分录中,估算金额应按照不含税价格估算。

2.估计倒冲

按照规定,预计的收据要在下个月初用红色冲回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当月的发票还没收到,月初又赶回月底重新估算,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一般收到发票就会赶回来。

(1)红字冲回估仓。

借:原材料——A -1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无票XX供应商-1 000

(2)发票的接收、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A 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0

贷项:应付账款——XX供应商1 170

个人估计两者的区别更多的是看物资运输中的风险由谁来承担。如果这批物资的运输由供应商承担,那么风险和收益的转移点就是买方仓库收到货物的那一刻。在此之前,材料的所有权尚未转移,不能确认为买方的资产,因此将其记录为在途材料是不合适的。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正准备参加

广州会计培训

, 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

惠州会计培训

东莞会计培训

深圳会计培训考试

、 相关知识记得关注学乐佳会计培训官网。最后祝愿小伙伴们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