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购买可供出售资产的目的是获取利息、股息或市场增值。
处置可供出售资产的会计分录如下:
可供出售资产的初始计量
1.股票投资
借:可供出售资产成本——
应收股息
贷款:银行存款等。
2.债券投资
借:可供出售资产成本——
可供出售资产利息调整——(可能在贷方)
借:应收利息
贷款:银行存款等。
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通常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不是当期损益。
出售可供出售资产时,实际收到的金额为:
借:银行存款——中央银行存款。
贷款:可供出售资产成本——
可供出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资产利息调整——
根据所有者权益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情况:
借款或贷款: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贷:投资收入
可供出售资产是指除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外的交易性资产以及债务证券和权益证券。企业购买可供出售的资产是为了获得利息、股息或增加市场价值。应付公司债
1.一般公司债券
(一)发行一般公司债券
借方: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贷方]
贷款:应付债券-面值[面值]
(2)持有期间的利息
(1)分期付息,一次性还本。
借款:财务费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初始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款:应付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
每期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2)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借款:财务费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初始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款: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调整[或借记]
(三)到期还款时
(1)上期应计利息。
借款:财务费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款: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
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2.可转换公司债券
(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
借方: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贷方]
贷款: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资本公积-权益溢价〔权益部分的公允价值〕
(二)股份转换前
会计处理和一般公司债券一样,主要是应计利息的处理。在分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情况下,还涉及分期支付利息的分录。
(三)转换股份时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最初确认的股本部分金额]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或借方]
股本[股份面值转换股份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库存现金[现金支付不足部分折成1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