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捐赠资产的价值作为“捐赠利润”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的会计科目,那么企业捐赠资产的会计分录应该怎么处理呢?
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分录
1.如果接受货币资金: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款:营业外收入-捐赠收益
2.接受非货币资金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借:库存商品/固定资产/原材料/无形资产
贷款:营业外收入-捐赠收益
营业外收入怎么理解?
营业外收入是企业财务成果的组成部分,主要指与其日常经营活动不直接相关的各种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企业合并损益、市场利润、因债权人原因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罚款收入、捐赠收益等。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营业外收入,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科目。贷款人在本科目登记的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登记期末借款人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金额,结转后本科目期末无余额。
如何理解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存放在银行的货币,是货币资金的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现金管理制度的规定,每个企业都必须在中国人民银行或专业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除规定限额内的少量现金外,企业的货币资金必须存入银行。企业的银行存款主要包括:结算账户存款、信用证存款、对外存款等。出纳负责银行存款的收付。每一笔银行存款收支业务,都必须以经过审核验证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在会计上,银行存款属于资产。最后的余额在借方。在会计分录中,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收到的现金捐赠的会计分录
借方:银行存款
贷款:营业外收入
接受固定资本捐赠的会计分录
接受捐赠的公司收到对方捐赠的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成本。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取得专用票的,还应当确定匹配的进项税额。由于是无偿捐赠,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销项税-进项税
贷款:营业外收入-捐赠收入
捐赠的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
贷款:银行存款
学期结束
借方:本年利润
贷款: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公司产生的与日常活动不直接相关的各种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损失(指非流动资产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遭受破坏而产生的清理损失。)、捐赠费用、存货损失(允许计入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处罚费用(行政处罚、税务处罚、其他违反规定或合同支付的罚款等。
实体捐赠的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
贷款: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实物捐赠不是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也不是公司的正常运营,而是与经营活动无关的费用。因此,在财务核算中不会对收入进行处理,而是要按照成本进行转移,需要对本年利润进行调整。大家也要考虑到捐款的税前扣除。税法允许捐赠费用税前扣除的比例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