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采购、入库和结转有两种方法: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一、实际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1.货物到达,检查并入库。发票等结算凭证已收到,货款已支付。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或现金)
2.货款已经付了,但是材料还没到。
借:在途物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到货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借出:在途材料
3.货物已接收并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借:原材料(记录的估价)
贷款:应付账款(估价)
下个月初用同样的凭证用红字冲回去,这样下个月付款后就走正常程序了。
4.用预付款购买汽车。
(1)当预先付款时
借方:预付款
贷款:银行存款(或现金)
(2)货物验收和入库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信用:预付款
(3)预付款不足的,补足之前的款项。
借方:预付款
贷:银行存款
(4)如果提前还款超额支付,在归还时,
借:银行存款泛滥。
信用:预付款
5.收集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等相关科目。
贷款:原材料
二、计划成本的会计处理
已经付款,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借:材料采购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等。
当放入仓库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入(或借出):材料成本差异(成本超支)
贷款: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扩展信息:
成本结转主要包括:制造费用的分摊和结转,产成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结转,已售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1.制造和生产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第一步,计算制造费用的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总工时
第二步,计算各种产品的制造成本。
一件产品的制造成本=该产品的生产工人的工时配送率。
第三步,根据计算结果准备结转分录。
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贷项:制造费用
2.产成品制造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本月产成品制造成本合计=月初在制品成本-月末在制品成本。
产成品单位制造成本=本月产成品制造成本总额/本月产成品数量。
为了反映产成品的增减,需要设置产成品账户。
借:成品
贷:生产成本
3.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产成品完工入库,其金额为上期产成品成本和本期产成品成本。销售发出的产成品可能本期完工入库,也可能前期或前期完工入库,每批产成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不同,要通过一定的计价方法计算确定。在每个会计期间,企业必须在本期销售的产成品和期末在库产成品之间分配期初在库产成品成本和期末在库产成品成本。
资源搜狗百科全
:成本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