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股金是农民按《社章》规定加入供销合作社时缴纳的股金。股本是供销合作社自有资金的组成部分,可用于商品经营的周转和购买固定资产。1952年,全省供销社共有社员份额1483万元,1953年增加到2637万元,占当时基层供销社自有资金的47.3;1954年后保持在3500万元左右。1982年进行体制改革后,扩股筹资。到1990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股份已达3.14亿元。
从1952年开始,对会员股份实行年终分红制度。1984年起改为“保本分红”,即在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向会员支付股份利息,然后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分红基金,按股份多少向会员分红,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分利润。分红比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定。1952年至1957年,不超过当年税后盈余的20。1962年后改为不超过当年税后盈余的14。体制改革后,基层供销社恢复了1957年以前的民主管理办法,盈余分配由理事会或社务管理委员会提出,经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上级工会备案后实施。社员股金分红一般为当年以后盈余的10 ~ 15。
供销社企业应设置“社员股金”账户,用于核算社员股金。这是一个资本账户,在加入时记入贷方,转入股本,在抽回或转增股本时记入借方。信用的剩余金额表明该成员的股本实际存在。该账户可根据会员或会员俱乐部设置的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1.一个基层供销社为了自筹资金,扩大了股份。汪峰被申请吸收,拿了50股,每股10元,计500元,收现金。按如下方式准备会计分录:
借方:现金500
贷款:会员股本——,汪峰500。
2.该社社员李林要求退股100元,并支付搬家现金。按如下方式准备会计分录:
借:成员股本——李林100
贷:现金100供销社按季提取应付给社员的红利,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
3.第二季度末,某基层供销社计提社员股金利息382元。按如下方式准备会计分录:
借:费用——利息382
贷款;应计费用——应付股东股息382
支付股利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预提费用——,应付股东股利382
贷款;现金(或银行存款)382
基层供销社向上级社上缴的股份,构成企业的一项资产,通过“上缴股份”科目核算。该账户被资金占用。缴股本时,借记,退回的股本贷记。借方余额表示实际支付的土地特许权份额。当在该地址收到成员的股本时,仍将通过“成员股本”账户进行核算。
4.某基层供销社向县供销社缴纳2000元。按如下方式准备会计分录:
借:实收股本2000。
贷款:银行存款2000
县供销合作联社收到基层合作社会费2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2000
贷款;成员股本—— A基层合作社2000
对于工会支付给会员俱乐部股份的利息,会员俱乐部将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手续费利息——”账户,以抵消利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