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分录做不出来怎么办?来看看这篇文章吧!你可以在5分钟内学会它
会计分录一直是很多会计人员的痛点,尤其是会计新人,往往觉得除了死记硬背别无选择。这种学习分录的方法最后的结果是,到了具体的会计实务时,还是无所适从。
一两块表对会计师来说就是一切。
从简之路,要有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方式。
这里有一个方法供你参考。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层级法,就是把复杂会计的外衣一层一层的去掉。最后你会发现,会计这么简单,我也能轻松成为一名会计。
先开一楼。
会计就是两张表,一张资产负债表,一张损益表。这两张表告诉你会计的六要素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下图:
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成本=利润。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会计要素的外在表现,两个等式是会计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是所有会计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它。
再打开二楼。
仅以资产为例。资产一般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再打开三楼。
仅以流动资产为例。流动资产一般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其他应收款。
最后是四楼。
仅以货币基金为例。货币资金一般分为现金、银行存款等。
这四个层次反映了会计要素的结构、会计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具体经济业务。你得一层一层去理解,理解了一层,再往下一层。明白了这些,就基本可以掌握会计科目的应用了。至于借贷方式,只是一种象征。
会计就是两张表,一张资产负债表,一张损益表。当你真正理解了这句话,你就学会了。
简大道。
我们应该有一种简化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
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搞清楚什么是规律,就要搞清楚内在的逻辑关系。
会计科目复杂。但其实是会计六要素。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业务实际上包含在六大要素中,只是会计分类更细。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将会计要素以树形结构列出,这样学习起来更直观有效。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大局观,不要只为了学科而学习。
图解:
收到风险资金100万,银行存款支付。
惯例:
借:银行存款100万。
贷款:实收资本100万。
如果你这样理解:
借:资产——流动资产——银行存款100万。
贷款:股本——实收资本100万。
这不是很好理解吗?
第二,不要迷信借贷法。
不要迷信借贷法。借贷法只是一个象征。有贷必有贷,贷必等额。只是小儿科而已。
关于贷款法有一点需要提醒。即允许多借多贷。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熟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在登记会计科目时,首先要了解科目的性质,是什么样的会计要素。
资产类别,成本类别,借方增加,贷方减少。余额等于上期余额加上借方金额减去贷方金额。
负债、权益、收入和利润,贷方增加,借方减少。余额等于上期余额加上贷方金额减去借方金额。
熟记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树形结构图。
很多同学喜欢死记硬背,所以在这里我建议你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两块表和一张图,背得滚瓜烂熟。不仅要用心学,还要用心学它的结构。重复,结构!结构!结构!最终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
最后提醒大家,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任何好的方法如果不与实践挂钩,都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和目的。在校学生,如果想学会计,最好联系一家企业,按照会计惯例学习,肯定事半功倍。
|会计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