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退货时:
借方: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贷:应收账款
借:库存商品
贷款:主营业务成本
退回不良品:
借:应付账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库存(坏货)
扩展数据:
格式
第一:应该是先借后贷,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贷方符号、账户、金额应在借方后面一个空格,表示借方在左边,贷方在右边。
会计分录的类型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其中简单分录是一贷一入;复合分录借鉴了多贷分录,借鉴了多贷分录,又借鉴了。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晰,一般不宜将不同的经济业务合并编制一个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一个多借多还的会计分录。
初学者在编译会计分录: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涉及的账户,哪些涉及经济业务的账户发生了变化;
第二:账户的性质,所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属于什么会计要素,是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
第三:增加或减少,确定这些账户有无增加或减少,增加或减少的金额;
第四:方向,根据账户性质及其变化情况,分别确定要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
第五,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写完整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不同于凭单:
凭证需要完整的要素和严格的审核、编制程序,而会计分录只在凭证中列示应借、应贷的科目和金额,是最简单的凭证形式。会计分录通常出现在本书中只是为了便于解释,会计分录很少出现在会计实务中。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计算减值准备。
(1)减值借款: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可收回金额”将在以后期间收回。
A.价值恢复后仍低于未计提减值准备至当期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未计提减值准备状态下的累计折旧与计提减值准备后的累计折旧之间的差额全额补足。损益影响(营业外支出贷方)=恢复的市场价值-当前账面数字
B.恢复后的价值高于未计提减值准备状态至当期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全额补足未计提减值准备状态下的累计折旧与计提减值准备后的累计折旧之间的差额。影响损益(营业外支出贷方)=未计提减值准备的现值-当前账面数
同时,要想快速掌握会计分录,的正确应用,不能靠死记硬背,也不能拿分录来,这个会计给出的例子当万能钥匙。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结合经济业务理顺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3.将所有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找出各种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找出在哪些地方使用那些会计科目进行会计处理。
4、联系会计准则,结合会计科目找出各科目的核算。
5.重点关注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递延税款和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
6.明确成本归集与分配、成本结转、损益结转、各种税费的计提与核算。
7.多做会计练习,加强记忆。
参考:百度百科-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