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有一笔本该借的账:实收资本xxx(股东抽回资金),贷:银行存款xxx,却被借了:其他应收款xxx贷:银行存款xxx现在是2018年,怎么调账?
调整开口量即可。
借:实收资本贷:其他应收款不影响其他账户和报表的余额。
年底了,各行各业都冲KPI,各位会计也要注意了!任性的账户调整会导致大错特错!
前几天维雅的偷税漏税一鸣惊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所有财税公司和会计人员还是需要注意的。
前几天我们财务总监说了一句话,会计在调整“其他应付款”账目的时候多交了企业所得税,创造一笔小财也是愚蠢的。发生了什么事?
紧急提醒!会计人员不要随意调账!
一个小伙伴说,她亲身经历了对账风险,她向股东借了100万。因为付账时间太长,她根本不需要还款,但又不想把未付的应付账款变成公司的“营业外收入”,于是突发奇想,做了如下对账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股东100万元。
贷款:资本公积100万元。
2021年下半年,地税局进行纳税评估时,发现资本公积中隐藏的100万元可疑数字,要求企业依法增加2020年应纳税所得额,补缴企业所得税25万元及滞纳金。
参考政策:根据《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和《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从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接受的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属于捐赠收入,应当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账户对账建议:
1.对账不是任性,也不是擅自销账。必须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合法;
2.每笔账对账前,都要追根溯源,搞清楚账出现的原因,弄清业务的真实面目;
3.各账户用途的调整绝不能以偷税漏税为目的,而要以还原真实、回归实际业务为前提;
4.会计要记住,对账一定要谨慎、有风险、合法、有技巧!
2021年12月发票日期为12万元的费用发票能否计入2022年费用税前扣除?
这个问题也要根据情况来回答。
案例一:发票中包含的12万元费用,如果是2021年实际发生的,应在2021年税前扣除,而不是2022年税前扣除。
情况二:如果发票中包含的12万元费用实际发生在2022年,虽然发票日期在2021年,但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在2022年税前扣除12万元费用。
提醒: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和费用遵循权责发生制。
《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支付。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本期已经收到和支付了款项,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会计对账提示:
1.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如同该交易或事项首次发生时采用了新的会计政策,并相应调整相关项目。
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和会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
追溯调整法的应用;
第一,累计影响数;
二、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对账),对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外商投资企业还包括储备基金和企业发展基金)进行对账;
第三,调整相关的会计报表,当provi
其中,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累计影响数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三个定义:
(一)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追溯计算的上年年初留存收益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2)是指在与会计政策相关的交易或事项首次发生时,假设采用新会计政策,该变更年度的初始收益中的到期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3)指会计政策变更对净损益的累计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利润分配和未分配利润的累计影响金额,不包括已分配利润或股利。
2.未来适用的
未来适用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新会计政策适用于当期和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变更。
即不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也不需要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变更年度只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根据披露要求,企业应当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
3.更正红字
红字冲销法也叫赤字抵消法。表示凭证的会计分录或金额已经发生并已入账。
更正时,用红色填写同一张凭证,注销原记录,用蓝色填写正确的凭证,这是一种更正错帐的方法。
4.补充登记法
适用于发现凭证中待借、待贷科目正确,但所填金额小于正确金额的情况。
当采用补登记方式时,用蓝色填制一张欠填金额的凭证,并注明“补登记号”。x凭证在“”栏中“少计”,并作相应记录。这样,少收的金额就会加到账本上。
5.不能根据金额直接调整的调整方式
税务检查中发现的部分税额直接表示为实现利润,直接调整利润科目,不进行计算和分配;其中有一部分需要计算分摊,金额会摊入相应的相关账户,从而确定应该调整的利润金额。
后一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材料采购成本、原材料成本结转和生产成本的核算中。如果一个生产周期还没有完成,将金额依次转入原材料、产品、产成品、销售成本和利润,造成虚增利润,纳税人多缴纳当期所得税。因此,该金额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本期最终原材料、产品、产成品和产品销售成本之间合理分配。一旦所有的利润都增加了,就会导致虚增利润,多征税。
除了调账,关账也很秃!因为很多会计人员经常会遇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这样的会计处理事项,所以我们来看看年终结账的七个注意点。
1.货币资金:
(1)核对财务账户中的银行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中的余额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及时补充完整的银行收付单据,做好银行对账对账单;
(2)如果手头有大量现金,需要确认是否有已付现金但没有提供单据,这样就不做账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补充现金支付凭证,避免账户上挂太多现金。
2.活期账户:
(1)长期大量借款的股东、法人及其他个人借款超过一年的,应及时处理,避免个人所得税;
(2)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余额应与客户、供应商核对,避免交叉核对、重复入账,可能存在货款支付现金或交货后收到现金的情况,及时核对并核销损失;
(3)对于应付账款金额较大且账期较长的情况,如果通过沟通确认这些应付账款不需要支付
申报表上的增值税收入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应一致;
在小规模免征增值税的情况下,及时确认营业外收入。
4.成本:
年末预估成本,确保金额准确,以免影响当年利润;对于存货较大的情况,需要确认是否有商品发出,但不确认收入没有结转到成本。
5.税收:
检查年度应纳税额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有没有已经应计但未纳税的非票收入?
一般纳税人应在年末纳税——增值税项下应贷余额应持平。如果不平,那一定是账出了问题,要再仔细核对一遍。
6.费用:
检查折旧、摊销等。年末余额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存在未入账的月份;
企业已折旧报废的固定资产,可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及时处理。这种损失可以由企业在税前扣除。
7.利润:
企业全年盈利,无论是亏损还是盈利,都要通过邮件与负责人沟通;
营利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额在汇算清缴时应考虑增税部分;
注意往年的亏损。如果今年有盈利,首先要弥补往年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