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法的会计分录
1、按实际购买成本计算如下: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2.验收和入库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款: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差额或借方)/
3.收集时:
借方:生产成本(计划成本)
贷款:原材料(计划成本)
4.期末结转差额:
借:生产成本等。
贷项:材料成本差异(结转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节约差异)
贷款:生产成本等。
当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对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进行计算和分配,根据所发出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法的利与弊
优势:
1.它有利于企业的库存管理,简化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只需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将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即可。对于经常收发材料的企业,可以大大减少会计的工作量。
2、适用性强,与实际成本法相比对存货管理的要求较低。在计划成本法下,企业只要对材料制定合理的计划价格,就能满足材料收发和核算的需要。
缺点:
计划成本法最重要的一步是先确定计划成本,但如果是在价格波动频繁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有时确定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偏差会很大,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
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对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进行定价,同时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联系纽带,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种类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
辅助生产向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或产品,均按劳务或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摊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以简化方式计算,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包括全部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超支;实际成本低于计划价格。采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材料采购业务的质量。
想全面掌握计划成本法的会计分录,并了解更多,请看:
原料
库存概述
存货成本的确定
更多财务会计实务问答、名师课程、求职资讯,可点击查看会计实务问答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