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换算法,一种是余量法。
第一款不是老板推荐的,所以现在很少用。
第二个津贴
A.提取呆账准备金
借: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
商品:应收账款
B.当坏账发生时
借:坏账准备
贷款:应收账款
我举个例子,你看看就明白了。
例:某企业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3计提坏账准备。该企业第一年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第二年坏账6000元,其中1000元和B各5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20万元;第三年,已核销的B公司应收账款5000元,期末应收账款余额130万元。
1.从:借入的资产减值损失包括尖峰损失。
3000
贷款:坏账准备
3000
2.坏账损失发生在第二年。
借:坏账准备
6000
贷款:应收账款-单位A
1000
应收账款-单位B
5000
3.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120万时,120万3=3600。但由于第一年计提的3000元不足以弥补6000元的损失,所以第一年损失的3000元要在第二年年末补齐,即第二年年末共提取66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600
贷款:坏账准备
6600
4.已经核销的上年应收账款又收回来了。
借:应收账款-单位B
5000
贷款:坏账准备
5000
同时: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款:应收账款
5000
5.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30万时,130万3-(360.05万)=-4700。
由于第三年收回了之前已经核销的5000元坏账,年末坏账准备贷方余额已经是8600元,而坏账准备贷方余额按照当年应收账款余额只能保持3900元。因此,超出部分4700元应予追缴。
借:坏账准备
4700
贷款:资产减值损失
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