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购买各种物品来维持日常活动。同样,企业为了使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也会时不时地购买一批商品来填补物资的空缺。可以说,企业采购支出的财务处理是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这就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掌握如何处理外购商品会计分录的相关知识。以下是对外购物品会计处理的简要总结。我们来看看吧!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已付、已收、已承兑)/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应付票据(商业汇票)。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验收入库,符合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按合同规定的条件发送给订货单位,或可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以及已采购或委托加工的各类商品。
企业应设置“库存商品”科目,核算库存商品的增减及其余额。商品验收入库时,应由“生产成本”科目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对外销售库存商品时,根据不同的销售方式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在建工程和其他接收存货的商品,应按其成本进行转移。
商品流通企业也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会计法进行日常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计划)毛利率,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2)销售价格核算方法
售价与金额会计法是指商品的购入、加工回收和销售均以售价为基础,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的一种方法。期末应计算本期商品进销差价和本期商品销售差价,并据此调整本期销售成本。
第一个:应该是先借后贷,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的贷方符号、账户、金额都是借方后面一个空格,表示借方在左边,贷方在右边。
会计分录有两种: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其中简单分录是借一笔贷款的分录;复合分录是一借多贷分录,一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清晰,一般不宜将不同的经济业务合并,多借多贷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以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