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
当在不同控制下收购子公司时,没有必要追溯调整合并报表期初的数字。但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本期取得的子公司对合并财务报表财务状况的影响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即本期取得的子公司在购买日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金额。
首先,母公司在购买日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按照公允价值对非同一控制下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如果在不同控制下收购子公司,母公司需要评估其资产和负债进行业务合并。但子公司作为持续经营主体,一般不登记估值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其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仍以资产和负债的原账面价值为基础,购买日提供的财务报表一般以资产和负债的原账面价值为基础。因此,母公司要在购买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就必须按照购买日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调整其财务报表项目。这种调整是通过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来进行的,实际上相当于模拟各种资产和负债的公共价值的变化,然后以公司在购买日的各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在合并工件中,调整分录如下:
借:存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贷款: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
其次,用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消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公允价值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后,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可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的份额中抵销。在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下,母公司不拥有的股份将在抵销时结转至少数股东权益。需要注意的是,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的份额是以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也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抵销,少数股东权益也应按照以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调整后的金额确定。
母公司投资成本大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在合并报表中确认为商誉;小于的,其差额计入合并报表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借:股
资本公积(按公允价值调整的金额)
功能过剩
未分配利润
商誉(母公司投资成本与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
长期股权投资借款:(母公司账面投资成本)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后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
母公司收购非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后,需要在每个会计期末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并在以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为非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1.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应当以购买日确定的所有可辨认资产、负债和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调整。
根据fa的不同
这一调整的原因是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是以其资产和负债的原账面价值为基础编制的,当期计算的净利润也是以其资产和负债的原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但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不同的资产或负债,由于在经营过程中使用、出售或偿还而实现其公允价值,其实现的公允价值对子公司当期净利润的影响需要在净利润计算中体现。
在合并工件中,调整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借:存货(本期售出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固定资产(当前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折旧之间的差额)
3.根据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结果。
借: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
贷款:投资收益
如果子公司在此期间分配股息,则:
借:投资收益(本期子公司分红*持股比例)
贷款:长期股权投资
4.抵消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等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借:股
资本公积(按公允价值调整的金额)
功能过剩
未分配利润
商誉(母公司投资成本与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
长期股权投资借款:(母公司账面投资成本)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5.用子公司利润分配等项目冲减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权收入
留存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向股东分配利润
年末未分配利润
6.在编制合并工作底稿的基础上,计算合并财务报表项目的合并数,编制合并财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