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
在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采用交易与会计紧密耦合的模式。业务在一天内完成交易处理并生成会计分录,当天的账目最终转入总账,作为生成各种财务报表的依据。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和规模的不断发展,这种交易和会计紧密结合的模式不仅影响了银行对国外客户的服务体验,也不利于自身产品的创新和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因此银行业开始了交易和会计分离的改革。
一,交易和会计的概念
交易是对银行与客户关系变化的实际有效的确认,是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确立的具体现实,目的是确立经济事实的真实发生;会计是对经济事实(不仅是银行与客户的关系,还包括其他能够影响银行经济利益的事项)按照特定规则的反映和表达,其目的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从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看,交易实现的结果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和输入,会计核算本身并不影响交易事实是否实现,这是交易和
会计分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二、银行交易会计分离的发展阶段
在银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纯手动阶段
银行发展初期,信息化尚未起步,所有业务都是手工处理。当时柜员在营业时间人工办理客户对客户业务,业务停止后在会计账簿上逐一记录交易账户,依次形成子账户和总账。在这个阶段,交易和会计是完全分离的。
(二)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兴起,各种会计处理方法层出不穷。交易有可能直接驱动会计,交易和会计的界限开始模糊。
(三)交易会计与信息技术和技术的集中紧密耦合阶段
开发,交易,会计越来越近了。在这个阶段,交易承担双重责任。在为客户办理各种业务交易的同时,还需要同时为银行内部会计人员办理业务核算,形成rsquolsquo“交易驱动”lsquo。基于的紧耦合会计系统。目前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处于这一阶段。
(4)部分分离阶段
一些商业银行已经逐渐意识到交易与会计耦合模式的局限性,开始有计划地实施交易与会计的脱钩。但是由于原有架构的限制,比如有些事务和会计不能完全分离,往往无法形成企业级的会计引擎。通常这类商业银行的核心还是承担一些会计职能。2011年,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通过核心中的会计模块完成了交易验证的分离。
(五)企业级统一会计引擎阶段
在这个阶段,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是完全分离的。事务系统只处理业务逻辑。会计人员在统一的会计引擎模型中配置权责发生制会计规则,在会计引擎中生成权责发生制分录,形成子账户并传递到总账,从而形成生成各种财务报表的基础。会计引擎的运行不受客户交易的业务逻辑的影响,仅从其中提取会计要素并映射到模型中以生成会计分录。从国内领先实践来看,农业
到目前为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已经采用企业级独立会计引擎进行自动会计处理。
第三,传统建筑的弊端
传统结构下“交易驱动”导向的交易与会计紧密耦合模式
对于传统模式,科技人员不仅要开发业务功能本身,还要对其背后的会计分录进行编码和配置。相应的,测试人员也需要同时测试上述功能,延长了研发周期。在这个高交易的时代,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有负面影响。
不利于交易核算实现集团集成管理的耦合模式,一个产品通常只能配置一套核算规则。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开设海外分行或子公司已成为大势所趋。海外地区采用与中国大陆不同的会计准则,即即使开展相同的业务,传统框架也无法满足不同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管理要求。这些商业银行不得不外包或重新开发,不仅增加了成本,也不利于综合管理。
(C)核心承担双重功能,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在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的核心系统不仅负责客户服务,还承担着所有汇款业务中的会计核算职能。随着业务的发展,连接到核心的服务越来越多,计费接口也会增加。这将直接导致核心的维护成本增加,运行效率下降。
(四)会计规则零散,难以调整。
对于交易会计耦合模型,会计规则分散在不同交易的不同业务中。例如,银行工具包括贷款、票据、同业理财、债券、非债券和其他类型,它们由不同的业务处理。2018年,新工具的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原来的四类变成了三类。对于交易会计尚未分离的商业银行,需要逐一涉及业务,提出变更会计规则的要求,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五)功能耦合,责任方
由于职能结合紧密,经营和会计责任的界限不清。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除了验证交易操作逻辑外,还需要检查生成的会计分录;网络运营商在处理客户业务时,还应考虑收据中记账信息的准确性。这种情况导致银行、运营、科技等相关部门的员工都需要涉足会计领域,承担相关工作,容易造成岗位职责不清,不利于精细化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推诿,降低银行管理效率。
四、交易会计分离的优势
(-)快速响应产品创新,抢占市场份额。
交易记账分离后,产品只需要专注于产品功能本身,记账规则的添加或修改都是由会计在一个独立的记账引擎中进行配置。对于核算规则相同的产品,支持直接映射到相同的核算类型,减少了复杂的配置工作。这大大节省了开发和测试的时间,加快了对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的响应,有助于运营效率的提高。
(二)适应多套会计准则,提高管理效率
交易核算分离后,会计引擎可以通过配置引擎变体来处理与会计准则下不同的会计规则,即同一笔交易在集团不同地区可以由原业务处理,在引擎中可以生成不同准则下的会计分录。这不仅为商业银行设立新的海外机构和并购提供了便利,也为未来真正实现集团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职责分工明确,便于专业化管理
在新模式下,业务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只需关注业务处理逻辑的准确性,操作人员只需关注业务操作层面的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会计人员只需关注业务处理逻辑的准确性
会计不是交易的必然条件。交易与核算分离后,如果核算规则发生变化,只要业务场景不发生变化,就不需要进行业务改造,只需在核算引擎中重新配置核算参数,引擎会根据新的配置自动形成账户。
在这个时代的不断趋同和频繁变化的国内会计准则和标准,大
大大降低了修改会计规则的难度。
动词(verb的缩写)会计引擎工作原理介绍
交易会计分离后,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引擎中配置参数。产品和服务的会计要素从业务数据中提取,并传输到会计引擎。会计引擎对每笔交易进行判断,并根据预先配置的规则生成会计分录,以实时或准实时的方式传输到总账。总账核对总账和明细账后,将账户余额传至报表,按照特定口径生成财务报表。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太阳的残余部分
业务流程
报告表格
岛屿生产服务
!核算核鼻首I发动机
企业十,
返回-
图1会计引擎工作原理示意图
产品和服务向会计引擎发送业务数据,会计引擎有两种形式:业务事件和会计分录。业务事件专门针对交易和会计完全分离的业务;会计分录适用于交易和会计尚未分离且无法分离的系统。一些国外的采购,其代码不容易获取,很难剥离自身的审计功能,根据性价比原则,这种可以保持原有模型,以会计分录的形式发送给会计引擎。
六、交易会计分离对商业银行管理的影响。
(-)重新划分会计工作和运营工作的范围。
在传统交易会计的耦合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部门不仅承担业务运营的责任,还承担部分会计职能。例如,网络运营商除了对客户进行业务操作外,还应注意凭证中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交易会计分离后,会计管理与运营管理的边界应重新界定:会计管理应专注于会计规则的制定和维护,运营管理应主要负责具体的交易操作,运营人员不再负责执行会计管理的相关规定。
(B)重新界定总公司和分公司的会计工作。
分公司的会计工作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和业务会计。传统模式下,分公司会计需要全面解读总公司的会计制度和政策,并按部就班地执行。这种情况随着银行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已经越来越少了。建立全行统一核算机制后,总行要设立单独的核算规则配置岗,对全行新增和变更的业务核算规则进行配置和审核,分支机构的业务核算执行由统一的管理核算引擎代替。分支机构的会计管理应侧重于银行的财务规划及相关内控和质量检查,业务会计系统的落地完全由总行会计规则维护岗负责。
(C)产品和会计引擎的趋同
会计是交易的真实反映。对于交易会计分离后的商业银行来说,虽然交易处理和会计核算在系统中是解耦的,但会计分录的生成仍然取决于业务接口如何将业务数据转换为会计要素并提供给会计引擎。在实行交易核算分离之前,商业银行需要对全行的产品进行列示和核算。
在梳理核算规则的过程中,明确了引擎要求产品系统传递的核算要素,做好了核算引擎与产品的衔接,为后续奠定了基础
在原始模式中,事务会生成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此外,在交易验证的捆绑模式下,操作员在录入交易时往往更注重账务处理的准确性,而忽略了管理会计维度信息的准确维护,导致业务数据无法满足内部管理和统计报表的要求,预算和统一核算工作只能基于会计科目的平衡来开展。同时,由于内部管理对科目的高度依赖,各业务部门不断申请明细科目以准确检查自己的产品,导致科目体系复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界限不清。交易核算解除绑定后,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分开取,界限清晰。属于管理会计的工作要以业务数据和业务预置维度为分类依据,属于财务会计的工作要以会计引擎传输到总账的账户数据为分类依据。商业银行要明确责任,提出要求,保证这两方面数据的准确性,为内部管理、统计报告和对外披露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作者为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