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小微企业和小规模企业区别的会计信息。文章为您详细介绍了会计从业人员和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关于小微企业和小型企业区别的相关财税知识,或许只能帮助您解决小微企业和小型企业区别的财税实际问题。
有很多会计,尤其是刚刚走上会计岗位的小白,还是分不清小微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区别。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小微企业
(一)小微企业所得税标准
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50万元(含5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减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里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未限制或禁止的行业,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1、工业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职工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2.其他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二)免征增值税的小微企业分类标准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当分别核算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销售劳务和无形资产。月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不超过3万元(按季缴纳9万元),月销售服务和无形资产不超过3万元(按季缴纳9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可享受暂免征收小微企业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C)与融资有关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分类标准
1.自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机构向农户、小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2.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本机构与小企业、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这里所说的“小企业”、“微型企业”,是指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令〔2011〕300号)规定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第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
以下为2018年5月1日前规定的标准。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生产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营业务,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年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含)以下的纳税人;
2.年应税服务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含)的纳税人;
3.其他行业年应税销售额超过80万元。
2018年5月1日,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8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允许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这是所有关于《小微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区别》的会计信息。会计行业的朋友在工作过程和学习评价中遇到与“小微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区别”相关的财税问题。请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