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拉了一个学生学习,学校给招生老师提成1500元。近日,一名自称重庆新余技工学校招生办副主任的女子拨打本报966966热线,声称要揭露中职学校用备案材料招生的黑幕。
在这段30分钟的录音中,一位负责学校招生的人对招生老师表态:“反正学校是拿钱的,多加学生才是硬道理。”
老师:招一个学生,提成1500元。
本月14日晚8点,记者赶到北碚区区委党校附近,见到了这位老师李(化名)。李老师介绍,2006年初,她经人介绍来到新余技校。5月,初中毕业临近,学校让招生办的老师组织学生。“学校印的名片上的职位是招生办副主任。”李老师说,按照事先约定的办法,招生老师的报酬是700元,月薪,加上组织学生的提成。“其实就是招生的人头费。”
“除了我自己出去,我手下还有两个老师去各区县组织学生。”李老师说,按照学校的标准,每带一个学生来学校,学校会给她提成1500元。这笔钱要等到被介绍的学生交了第一学年的学费后才能发放。
因为还有老师帮她,她要把学校给的1500元提成分给下面的人。李老师说,按规矩,他手下的这些招生老师肯定也有下线帮忙,而且都要层层退钱。
2007年3月,李小姐决定不再继续“混迹于这个圈子”。
李老师说,触动她跳出这个圈子的,是她在招生过程中反复看到的贫困学生家庭。“学校有专业保证毕业后在海尔集团工作。学费近5000元/学期。很多孩子想读书,交不起学费。父母无奈,到处借钱。另外,学校根本不知道会给我打电话,就直接把我的招生老师挖了出来。”
录音:“多生才是硬道理”
李老师说:“我把和学校招生副校长的谈话都录下来了。谈话是按照招生过程中的人数来交提成。”李老师说录制时间是6月11日。“当时我去新余技校找负责招生的吴佳琼副校长商量。本来我之前做的很好,为什么还要挖我的招生老师?”
录音材料长30分15秒,主要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对话。“你看,我们去年没有任何困惑。我们合作了一年.这件事是你和老杜商量出来的,只有你自己和老杜商量。”
记者发现,当李老师询问吴副校长为何私自挖走自己的招生老师时,对方多次提到一个叫“老杜”的人。李老师解释说,是“老杜”介绍她到学校当招生老师的。
当录音播放到15分钟——15分13秒时,吴副校长说:“作为学校,反正都是要钱的。只要有很多同学在一起,就是硬道理。”后来李老师质问对方:“你直接问老杜,哪一点他给我算,我不跟他合作。我跟你合作怎么样?”对方马上说:“我一直在配合你。”
李老师解释说,所谓的“计点”指的是————组织学生上学,返还现金的标准。
李老师说,2007年学校的“计点”标准上去了:一个学生返还2000元现金,一次带10个学生来,每人2100元,50多个学生每人2400元。只要学生到校,结清了第一学期的学费,学校就立即支付。本稿件由记者邱锦仪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