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公式就是把复杂的会计文字变成简单朗朗上口的形式。好的会计公式让人过目不忘。古人说“读一百遍,其意自显”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背”。
应该说“山中有道,海中无涯。”学习必须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上,没有“南来北往的捷径”,但学习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使用一些小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分学生一次性分享:一种实用的会计分录学习方法
会计分录不同于凭证:凭证要求要素齐全,有严格的审核和编制程序。
会计分录通常出现在书中只是为了便于解释,在会计实务中很少出现。
要做分录,首先要明白整个分录是由什么要素组成的:会计科目、符号、金额。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带领大家重新认识词条的构成规律:
会计科目
对会计科目的理解是每个人成功进行分录的核心和基础。但是会计科目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所以大部分考生在面对很多科目的时候都会“敬而远之”。
建议各位考生,尤其是零基础的同学,需要花一些时间去了解这些科目。至于怎么读,建议考生采用分字法,然后自己组装。
符号
科目只反映经济业务是什么,账户可以反映经济的增减。
根据展开式,资产(成本)费用=收入和负债的所有者权益。从这个方程中,满足一个定律:资金的存在形式=资本的,所以展开方程的右边(资产、成本和费用)从借方增加到贷方,展开方程的左边(收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贷方增加到借方。
金额
初级职称考试题中,有很多题是让大家判断词条对错,计算科目金额的,所以金额的计算也显得尤为重要。
从初级职称分布来看,第一章实际上是阐述了什么是会计,会计科目如何使用,证书表格完整的会计流程,而后面几章实际上是针对每一类科目。
例如,第二章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而且大家一定不要在学完每一门新科目后,对金额的计算掉以轻心。有些章节的核心其实是金额,也就是科目的入门值。
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涉及的账户,涉及经济业务的账户有哪些发生了变化;
第二:账户的性质,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侧还是右侧;
第三:增减变动情况,确定这些账户有无增减,增减金额是多少;
第四:方向,根据账户性质及其变化情况,分别确定要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
第五,按照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帮助你快速掌握《初级会计实务》会计分录的3个技巧。
从会计部分开始。
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时,不要试图一下子记住所有的会计分录。
主要结合实践。
想学好会计分录,另一个靠谱的方法就是结合实践,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习中多练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学习会计分录后还要做一些课后练习。
同时,要想快速掌握会计分录的正确应用,不能靠死记硬背,也不能用一个会计给出的示例分录作为万能的学习成功。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结合经济业务,理顺科目对应关系。
对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找出ac
关注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递延税款和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