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会计的考生,第一次碰到会计分录,估计两眼一抹黑,脑子里只有三个字:这是什么?
会计分录是一种记录,它列出了每一笔经济业务中应该借入和借出的账户名称(科目)及其金额。会计分录由三个要素组成:借贷方向、对应科目及其金额。
会计分录根据涉及的账户数量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即会计分录是借贷法的规则。如果你不明白,请继续读下去。
借贷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清末光绪年间由日本传入中国。在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借贷法是当今世界上最早、应用最广、最科学的方法。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借款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符号,将每一笔金额相同的经济业务综合记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的复式记账法。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个
标志
符号反映各种经济业务数量的增减。
(A)“借”和“贷”是抽象符号。
借贷法以“借”和“贷”为符号,表示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
与这两个词的含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原意无关。“借”和“贷”是会计术语,已经成为通用的商业语言。
(B)“借”和“贷”指增加或减少。
作为符号,“借”和“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什么时候增加,什么时候减少,一定要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来准确解释。
资产和费用被借记和借记,而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被借记和借记。
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我们可以知道“借”和“贷”两个符号对于会计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具有相反的含义。
2
帐户设置
在借贷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资产(包括费用)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
资产账户借方登记的增加和贷方登记的减少一般都是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10.本期借方金额;1.期货金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和借方登记减少一般是贷方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货物余额=期初货物余额本期期货金额-本期借方金额。
双重账户的结构如下:
因为“借”和“贷”的符号对会计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具有相反的含义,所以可以设置同时具有资产性质和负债性质的账户。例如,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
双重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要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如果余额在借方,则为资产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则可确认为权益账户。双重性质的账户只有少数,大部分账户的性质还是固定的。
三
规则
规则是指在使用方法正确记录会计事项时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则是和解的基础。
(1)常规
贷款法的规则是:“有贷必有贷,贷必等额。”
(二)规则的适用
规则又称借贷平衡原则,可以检验会计分录、过账、结账等一系列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以会计分录的编制为例,说明规则的应用。
1、会计分录的格式
最重要的是会计分录。所谓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的账户的名称、借款方向、增减金额的记录。
2.会计分录分类
根据所涉及的账户数量,会计分录可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简单分录是一贷一贷,复合分录是一贷多贷,一贷多贷。
当每一项经济业务以借贷方式按规则登记时,相关账户之间存在相互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对应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简单分录只涉及两个账户,复合分录涉及两个以上账户。事实上,复合条目是由几个简单的条目合并而成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借贷法的难点在于“借”和“贷”不能简单的代表账户的增减。其实这个难度并不难克服,只要你能把“借”和“借”所表达的增减意思背下来,然后进行适当的针对性练习,就完全可以掌握。
我们要明确的是,在借贷法下,“借”和“贷”这两个符号都被赋予了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使得借贷法具备了上述优点,从而成为最科学的复合法。
更多会计分录及案例分析,请关注王志刚老师的《财会人必掌握的100个做账分录》,连续播出六期,内容涵盖企业从初始经营到采购材料、购买资产、销售退款、成本核算、期末结转等会计处理,并分析实际业务流程,只需要398元就可以增加3-5年的会计经验,从此轻松做会计,点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