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申报表会计分录,税金申报表记账处理
税费申报表会计分录的详细说明
税费申报表会计分录是指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确认的税基,对企业所得税相关科目进行会计分录的过程。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依据是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公司利润加上非常规性损益,减去不予税前扣除的项目。
通常情况下,在税费申报表会计分录中会涉及以下几个科目:
1. 应交企业所得税(贷方)
此科目是税费申报表会计分录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表示企业已经确认的应纳企业所得税金额。一般情况下,应交企业所得税金额等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
2. 所得税费用(借方)
所得税费用表示企业所得税的费用,是企业利润中应纳的税款。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为:税费费用=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3. 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对于会计处理的差异而产生的暂时性差额,这些差额会在未来产生影响,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通常是根据会计准则规定计算而得。
4.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对于会计处理的差异而产生的暂时性差额,这些差额会在未来产生利益,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通常是根据会计准则规定计算而得。
举例回答
以某企业为例,假设其当期利润为100,000元,税率为25%。根据税费申报表会计分录的规定,该企业的税费申报表会计分录如下:
应交企业所得税(贷方):100,000元 × 25% = 25,000元
所得税费用(借方):25,000元
另外,假设该企业还存在一项会计准则与税法处理差异,导致产生了1,000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那么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分录如下:
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1,000元
如果该企业同时存在会计准则与税法处理差异,导致了500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则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分录如下: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500元






- 5分钟前学员提问:学会计的基本条件和学历要求?
- 8分钟前学员提问:会计培训班要多少钱一般要学多久
- 9分钟前学员提问:会计实操培训班大概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