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值税退税:退税额=出口金额*增值税退税率。
1.外贸企业采购商品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借:材料采购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应付账款等。
2.销售:应收账款等贷款:主营业务收入。
3.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4.不可退还的进项税额转入成本=原可抵扣进项税额-退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的进项税额)。
5.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退税:借记: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贷款应收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6.收到出口退税款: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二、消费税退税额=出口金额消费税退税率。
1.报关后申请出口退税。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贷款:主营业务成本。
2.收到退还的消费税。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例:某进出口公司2006年3月购进5000件服装,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77500元,出口到美国,离岸价格为13000美元(汇率为1美元=8元人民币),服装退税率为13。试着算一下该公司当月的退税额。
服装采购进项税=77500元* 17=13175元,
应退增值税金额=77500 13=10075(元)
转出增值税=13175-10075=3100(人民币)
购买商品时,
借:材料采购77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3175
贷款:银行存款90675
当货物入库时,
借:库存——,出口库存77500。
贷款:材料采购77500。
当出口货物申报出售时,
借方:应收账款10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104000。
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77500元。
信用:库存77500。
进项税转出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3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进项税额)3100
计算应收增值税退税、
借方:应收出口退税10075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0075
收到增值税退款后,
借方:银行存款10075
贷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10075
2.根据购买的商品,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期间为201602。
这是重点,容易形成,带来不必要的税收风险。请注意!
一、购买环节:
有两种常见的报告方法:
第一种方法:
外贸企业在认证当月将出口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第二栏中参与抵扣。如果发生出口业务,将进项税转出。我们不推荐这种方法!
如果采用这种方法:
一是不符合《财政部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税〔2012〕39号)第九条第三款“外贸企业应当单独建账核算出口货物的采购金额和进项税额。购买时不能确定用于出口的,应先记入出口存货账户,用于其他用途时从出口存货账户转出”。
其次,对于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在出口业务发生时,出口货物对应的进项税额是否会及时转出,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企业在申报出口退税时没有及时转出出口货物对应的进项税额或者根本没有转出进项税额,在发生内销业务时抵扣出口货物对应的进项税额,就会造成“一票两用”的情况(外贸企业采购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既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又申报出口退税)。同时也违反了《关于发布《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的公告(2012年第24号公告)第八条第一款“出口企业及其他单位购买出口货物和服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当办理认证手续。申报退(免)税时不得提供已抵扣进项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第二种方法:
认证当月,外贸企业将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2第26栏“本期认证一致,本期未申报抵扣”中填报出口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当发生出口业务时,相应的未申报抵扣税款将转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2第28栏,“其中,根据税法规定,不允许抵扣”。
如当期无出口业务,填写第27栏“期末证明合格但未申报扣除”。
我建议用第二种举报方式!
二、出口环节:
1.货物出口并确认实现收入时,应按出口销售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方:150万应收账款。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150万元。
2.根据出口货物已实现的销售收入填写相应期间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根据《关于发布《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的公告(2012年第24号公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企业当月出口的货物,必须在次月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适用退(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销售额应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免税货物销售额”栏内填报。”
对应的主表:
对应于附表1:
三、退税申报环节:
根据出口退税部门的申报,出口货物的退税金额处理如下: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4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进项税)40,000。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13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3万。
该环节形成的退税不需要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部分企业会在主表第十五栏误填免抵退税金额。本栏适用于申报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形成的退税,不适用于外贸企业。
圈出的地方不要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