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活动中,当一方向另一方销售产品时,通常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产品预收账款在实务中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产品预付款的输入
1.当提前收到产品付款时:
借方:银行存款
贷项:预收账款
2.销售产品时:
借:预收账款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结转成本时: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库存商品
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之间的差额
预收账款是负债科目,属于企业的一项负债。具体来说,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提前向买方收取的部分或全部款项(定金),即交货前收到的货款。
应收账款是一个资产科目,可以理解为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应向买方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形成的债权。
企业预收少量账款时,应收账款包含的会计分录如何做?
1.接收预付款:
借方: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2.收到剩余款项:
借方:应收账款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方: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企业采购原材料亏了怎么做账?一般情况下,原材料损失的核算可通过“待处理财产损失溢余”科目,按正常损失和非正常损失处理。
原材料损失的会计分录
1、查明原因是正常损失,作如下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失及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及溢余。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进项税额)
2.因计量、核算和收发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作如下分录:
借:——原材料和剩余材料
其他应收款——保险、对责任人的赔偿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3.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库存损失:
借: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保险、责任人赔偿)
营业外支出——很亏。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对于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一般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即“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和溢余”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溢余”,主要用于核算企业清查过程中已确认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与上报审批前的资产直接相关,与上报审批后的当期损失和溢余直接相关。
外购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1.发票账单和材料同时到达: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
2.发票和账单已经到了,但是材料还没有到:
借:在途物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
3.材料到达后,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借出:在途材料
4.材料已经到了,发票账单还没到:
借:原材料(暂定评估值)
贷:应付账款——预计应付账款
下个月初,之前就业的红字就冲回来了:
借:原材料(暂估)(红字冲销)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核销)
等到发票账单到达,然后输入以下: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