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合并就像吸引明星一样,将被并购方完全融入被并购方。控股合并就像是在对方大脑中植入芯片,完全指挥对方按照被合并方的意志行事。形式不同,本质相同。
在企业合并中,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表面上差别很大,但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本文以不同控制下企业合并购买日的会计处理为例进行探讨。
首先,吸收合并会计处理案例
假设A公司吸收合并B公司,B公司资产公允价值1200万元,负债公允价值200万元,净资产公允价值1000万元。假设A公司以1500万银行存款作为合并对价,比对方净资产公允价值多500万元为商誉入账价值。
账务处理的基本思路是,B公司的财务数据记入A公司,B公司销账。A公司的会计分录是:
二、如果上述交易是甲公司100购买乙公司的股权,形成控股合并?
假设A公司持有100股,与B公司合并,对方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负债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为200万元,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假设A公司以1500万银行存款作为合并对价,比对方净资产公允价值多500万元为商誉入账价值。
A公司的个别声明: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
贷款:银行存款1500。
对合并报表操作的思考;
将B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作为一个整体与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汇总,相当于以下分录:
借方:B公司资产1200。
信用:B公司负债200。
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000。
(注:最后一个“分录”不是通过分录实现的,而是通过合并报表实现的。如果B公司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存在差异,则合并报表后B公司资产、负债、权益的账面价值将调整为公允价值,实质上是以公允价值进行合并)。
然后基于集团整合原则,抵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借:B公司所有者权益1000。
商誉500
贷款:长期股权投资1500元。
当你将上述涉及同时借贷的账户进行划分后,会出现神奇的一幕:综合抵消同一账户的借贷后,最后剩余的分录为:
你发现最后100家控股公司合并和整体纳入吸收合并没有本质区别吗?
3.如果A公司获得B公司80股实现控股合并,效果如何?
1.首先,合并报表还包括B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
2,因为母公司不能享有子公司的权益,所以会形成少数股东权益。合并时,少数股东权益等于B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乘以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3.在合并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商誉,商誉等于母公司合并成本减去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乘以母公司股权比例。
假设甲公司持股80%,与乙公司合并,对方资产公允价值1200万元,负债公允价值200万元,净资产公允价值1000万元。假设A公司以1200万银行存款作为合并对价。甲公司在乙公司净资产中的份额=100080=800万元,甲公司合并报表形成的商誉=1200-800=400万元。
母公司单独报告:
借:长期股权投资1200
贷款:银行存款1200。
关于合并报表的思考:
1.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调整为公允价值,将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合并,相当于做如下分录:
借方:B公司资产1200元。
贷款:B公司负债200元。
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000。
2.用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销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博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