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中介作用,组织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经营模式,相关的土地流转业务也日益增多,产生了许多复杂的会计实务。笔者结合农村实际,梳理了土地流转过程中三种常见模式的会计实务,以供参考。
一,村集体土地流转自主管理
【例1】村集体有42亩承包地,涉及100多户承包农户。由于户均土地少,不方便机械作业,产值上不去,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种。为防止耕地抛荒,村“两委”通过“四议两公示”程序决定,将承包土地流转给村集体集体经营,期限10年,并与承包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经协商,土地出让金为每亩每年1000元。2004年4月,村集体付给农民当年的土地出让金,共计4.2万元。当年村集体简单整理流转土地,修复农业基础设施,引进红薯苗新品种,一共花了4万元;种植、管理、供水、施肥除草、收获等费用。总共两万元。
因为是村集体经营,土地出让金和种植管理费属于村集体的经营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方:营业费用102 000。
贷款:银行存款102 000。
卖红薯赚了8万。
借方:银行8万。
贷款:营业收入8万元。
【例2】2017年,经村“两委”研究,决定以公开招标方式出租42亩土地。村里的刘以每年每亩1100元中标,承包期三年。2017年6月,收到刘给我的租金46200元。村集体支付村民土地出让金4.2万元。
虽然村集体再次出租土地,但村集体自主经营的本质没有改变,收取的地租属于村集体的经营收益。会计分录如下:
收了刘的房租。
借方:银行存款46 200
贷:营业收入46 200
村集体向村民支付土地出让金。
借方:营业费用42 000
贷款:银行存款42 000。
第二,根据产业需求出让土地
【例3】村集体需要30亩配套土地争取财政资金建大棚。“四议两公开”决定后,村集体动员农民流转土地30亩,流转期10年,每亩每年流转费800元。
由于温室在建,尚未确认为集体资产,没有产生收入。付给村民的转让费24000元,由村集体垫付,记入应收账款。会计分录如下:
借方:应收款
垫付每户的土地出让金。
24 000
贷款:银行存款24000元。
【例4】土地流转后,建成半地下大棚7座,面积20亩,大型拱棚10座,面积10亩。建成后认定为村集体扶贫产业,记入村集体固定资产。
经确认,每户应收账款预收土地出让金24000元应转入村集体支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24 000
贷项:应收款
垫付每户的土地出让金。
24 000
【例5】公开招标后,大棚全部出租。每个半地下大棚租金15000元,每个大拱棚租金2000元。租期一年,租金共计12.5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方:银行存款125 000。
贷款:营业收入12.5万。
【例6】因汛期排水问题,部分大棚被水泡损坏,维修费用5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5000元
贷款:银行存款5000元。
[例7]第二年,7个半地下温室全部租出
贷款:银行存款2万元。
借方:银行存款32 000。
贷:营业收入3.2万元
三、引导群众流转土地集中种植,村集体不参与经营。
【例9】王流转农户承包的果园土地30亩,每亩年流转费700元。为鼓励承包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村集体经过“四议两公开”研究,决定给予每个农户每亩100元的土地流转补贴。
:由于村集体不参与直接管理,土地出让金在收到后应记为应付,不应确认为收入。会计分录如下:
村集体当年收王土地出让金2.1万元。
借:银行存款21 000。
贷项:应付
家庭土地出让金
21 000
同时,村集体给每户21000元土地出让金,实现承诺补贴3000元。
村集体发放的土地流转补贴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支持,不是福利,应确认为当期损益。会计分录如下:
借方:每户应付土地出让金。
21 000
运营费用3 000
贷款:银行存款24000元。
(作者单位:河南省博爱县青华镇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