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库存调整的分录
当库存有差异时,
借:库存商品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益
找出盘盈的原因,经领导批准后入帐。
(1)如果是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错误造成的,可以减少管理费用:
借方:待处理财产的损益
贷款:管理费
(2)总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库存短缺损失为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当根据以下证据材料予以确认: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相关内部责任认定、责任人薪酬说明及内部批准文件;库存清单;存货管理员对存货损失的描述。
报废、毁损、变质存货的损失,为计税成本扣除残值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当根据以下证据材料予以确认: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企业内部存货报废、毁损、变质和残值的说明和核销信息;涉及责任人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损失金额较大的(指占企业该类资产应纳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亏损10以上,下同),应有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
被盗存货的损失为其计税成本扣除保险理赔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应当根据以下证据材料予以确认:存货计税成本的确定依据;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记录;涉及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偿的,应当有赔偿情况的说明。因此,企业发生存货损失时,应根据存货损失的种类,选择正确的申报方法,准确计算税前扣除,保证企业所得税的正确申报。
库存商品报损的会计处理
一般来说,报损商品是指在销售过程中,因变质、超过保质期、破损、外包装破损(破损、渗漏、严重变形)或零部件有缺陷等质量问题,必须打折或报废的商品。
但上述可向公司配送中心或直销供应商退货或换货的商品,一律退货,不纳入挂失范围。
对于“自行处理”且临近保质期、严重滞销的待处理商品,上门以赠送或打折方式出售,产生的商品价格或数量损失计入报损,其打折损失也计入报损金额。
因此,对于库存商品的损失,会计处理如下:
1.确认损失:
借: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的损失和溢余。
贷款: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进项税)
2.批准后:
(1)非正常原因、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的损失和溢余。
(2)人为原因或管理不善:
借:其他应收款。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的损失和溢余。
(3)正常原因:
借:管理费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的损失和溢余。
库存调整如何做分录?当存货有差异时,借记库存商品,贷记待处理财产的损益。找出盘盈的原因,经领导批准后入帐。如果是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错误造成的,可以减少管理费用。